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“王婆卖瓜”的年代了。以前企业拿着产品说“我这个东西好”,客户可能还会买账;但现在,客户一开口就问“你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?”。传统的产品推销,就像给感冒的人塞止痛药——没找准病根,自然效果甚微。
这时候,“解决方案式销售”就成了破局关键。它不是单纯卖产品,而是当客户的“问题解决伙伴”,从发现痛点到设计方案,再到最终帮客户拿到结果,全程围绕“客户价值”做事。这份指南就把这套方法拆解开,结合真实案例讲清楚怎么干,无论是销售团队还是企业管理者,都能直接拿来用。
一、核心逻辑:先懂客户痛,再给真价值
解决方案式销售的本质很简单:别光说自己的产品好,先搞明白客户到底“疼”在哪,再把“问题-方案-价值”串成一条线。关键第一步,就是把客户的需求扒透。
1. 客户需求的“三层透视法”:别只看表面
很多销售只听到客户说“我要便宜的设备”,就急着报低价,最后还是丢单——因为这只是表面需求。客户的需求其实分三层,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挖:
-
业务层(老板最关心):能算清账的硬目标,比如“今年成本降10%”“市场份额提5个点”。
-
实例:浙江有家做汽车零部件的工厂,老板说“要换一批加工设备”。销售没直接推设备,而是查了工厂数据:原来他们废品率高达8%,比行业平均多3个点,一年浪费近200万。这时候“降废品率”才是真正的业务层需求,比“设备便宜”重要10倍。
-
操作层(员工最头疼):日常干活的具体麻烦,比如“系统总卡顿”“报表要做3小时”。
-
实例:上述零部件工厂的操作工说“旧设备换模具要停线2小时,赶订单时急死人”。这就是操作层需求——他们不关心设备多先进,只关心换模快不快、会不会出故障。
-
情感层(决策者的“隐形顾虑”):比如老板怕决策失误影响业绩,技术主管怕新设备难上手被下属质疑。
-
实例:那家工厂的技术总监一直犹豫,不是不信设备质量,而是担心引进新设备后,自己团队不会用,最后背“管理失职”的锅。抓住这点后,销售承诺免费做3轮培训,还派工程师驻场1个月,直接打消了他的顾虑。
2. 价值主张:别喊口号,要“客户成功”
好的价值主张不是“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”,而是“用我们的方案,你能拿到什么结果”。要把产品功能转化为客户的实际收益。
实战案例:某工业机器人企业的转型
以前他们只卖机器人,话术是“我们的机器人精度达0.01mm”,客户不买账——因为客户要的不是“精度”,是“少返工、多出货”。
后来调整方案:“机器人+上门调试+季度维护+操作培训”的组合包,承诺“用我们的方案,你的生产线废品率降30%,工人培训后1周就能熟练操作”。
结果某电子厂用了这套方案,不仅废品率降了35%,还省了2个质检员的人力成本,一年多赚80万。这家机器人企业也从“设备卖家”变成了客户的“生产效率提升伙伴”,复购率从20%涨到了60%。
二、实施框架:五步闭环,从获客到留客
解决方案式销售不是“碰运气”,而是有固定流程的。这五步环环相扣,只要按步骤走,就能把“潜在客户”变成“长期客户”。
步骤1:画准客户像,挖透真痛点
别再“广撒网”了,先搞清楚“谁是真客户”,再用方法挖出他们藏在心里的痛点。
-
数据驱动画画像:用CRM系统把客户的“采购记录、投诉内容、行业排名”拼起来,找规律。
-
实例:某SaaS软件公司通过CRM分析发现,“年营收5000万-2亿的连锁超市”是核心客户——他们采购软件后复购率高,投诉少,且常问“库存不够预警”的问题。于是重点盯这类客户,获客效率提升了40%。
-
“5W1H”挖痛点:别问“你需要什么”,要问具体场景。比如:
-
“您现在管理10家门店,最费时间的是哪个环节?(What)”
-
“这个问题已经影响您多久了?之前试过什么办法?(When/How)”
-
“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,对您的业绩能有多大帮助?(Why)”
-
实例:某餐饮ERP销售问连锁餐厅老板“高峰时段,前厅和后厨最容易出什么岔子?”,老板说“服务员传错单,后厨做漏菜,客人催单骂街”——这就挖出了“订单流转效率低”的真痛点,比直接推“我们的ERP很智能”管用多了。
步骤2:定制方案,用案例“背书”
客户不会轻易信你的“口头承诺”,但会信“和他一样的人用了效果好”。方案要灵活,还要有案例支撑。
-
模块化组合:把方案拆成“核心功能+增值服务+长期支持”,像搭积木一样适配客户需求。
-
实例:某HR软件公司的方案分三块——核心功能是“员工考勤+薪资计算”,增值服务是“招聘渠道对接”,长期支持是“政策更新(比如社保调整自动同步)”。小公司只买核心功能,中大型企业加增值服务,灵活又贴心。
-
案例要“对号入座”:别拿跨行业案例凑数,要找“同规模、同痛点”的客户案例。
-
实例:给社区药店推管理系统时,别讲“某大型连锁超市用了我们系统效率提升”,要讲“隔壁小区的XX药店,用了我们系统后,盘点时间从8小时缩到2小时,过期药品损耗降了20%”——这样客户才会觉得“这方案能解决我的问题”。
步骤3:算清“收益账”,降低决策风险
客户犹豫,往往是因为“不知道划不划算”“怕钱打了水漂”。你要帮他算清账,还要给他“定心丸”。
-
量化ROI(投资回报率):把“收益”算到具体数字,分“直接收益”和“间接收益”。
-
实例:给某物流企业推“智能调度系统”,这么算账:
-
直接收益:以前10辆车一天跑80单,用系统后能跑100单,多赚20单的运费(每单利润50元,一天多赚1000元,一年多赚36万);油费因为路线优化,每车每月省500元,10车一年省6万。
-
间接收益:客户催单投诉减少60%,客户留存率提升15%,一年多留住3个大客户,多赚15万。
-
总收益:36+6+15=57万,系统年费10万,一年就能赚回5倍多——客户当场就拍板了。
-
风险共担:敢“效果付费”更易赢信任:把部分费用和客户的KPI挂钩,客户没拿到结果,你就少收钱。
-
实例:某营销咨询公司给电商企业做方案,承诺“销售额提升20%再付全款,没达到只收基础服务费”。电商老板觉得“风险小”,果断合作,最后销售额提升了35%,双方都满意,还签了3年长期合同。
步骤4:全渠道传递价值,让客户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
别只靠销售嘴说,要用内容、用技术让客户“亲身感受”方案的价值。
-
内容营销“润物细无声”:针对客户痛点出内容,比如白皮书《连锁药店如何降低过期药品损耗?》、短视频《3分钟教你用系统快速盘点》,让客户觉得“你懂我”。
-
实例:某财税软件公司做了《小微企业如何避坑社保新规?》的白皮书,免费发给客户,一周就吸引了200多个潜在客户留资——因为这些老板正愁这个问题。
-
场景化演示“身临其境”:用AR/VR或模拟系统让客户“提前体验”效果。
-
实例:某家装公司用VR技术给客户演示“全屋定制方案”,客户戴上眼镜就能看到“沙发摆在这里会不会挡路”“衣柜颜色和墙面搭不搭”,比看平面图直观10倍,签单率从30%涨到了55%。
步骤5:长期维护,从“一次买卖”到“终身合作”
签单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客户用得好,才会复购、转介绍——这才是最省钱的获客方式。
-
专人管“客户成功”:别让销售兼着维护客户,设立“客户成功经理”,专门盯客户的使用效果。
-
实例:某SaaS企业给年付费10万以上的客户配专属成功经理,每月上门一次,问“系统用得顺不顺?有没有新需求?”。有次发现某客户用系统只做考勤,没用到“绩效分析”功能,就手把手教他们操作,帮客户省了1个HR的人力成本。后来这个客户不仅续了3年费,还介绍了2个同行合作。
-
搞“生态合作”,帮客户解决更多问题:联合上下游企业,给客户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。
-
实例:某新能源车企卖电动车时,联合充电运营商、保险公司推出“买车送1年免费充电+车险折扣”的套餐。客户觉得“省心又省钱”,复购率比只卖车时提升了30%。
三、实战技巧:破解3大销售瓶颈
做解决方案式销售,常会遇到“找不到关键人”“客户说太贵”“效率低”的问题,这三个技巧能直接破局。
1. 突破决策链:别只盯一个人,要“全面覆盖”
客户买方案不是一个人说了算,得搞清楚“谁拍板、谁提需求、谁用产品”,然后针对性沟通。
决策链沟通表
角色
|
关心点
|
沟通重点
|
老板(拍板)
|
成本、收益、风险
|
“一年能帮你省20万,风险我们共担”
|
技术主管
|
功能、稳定性、易操作
|
“系统和你现有设备兼容,培训后就能用”
|
一线员工
|
会不会增加工作量
|
“用这个系统,你每天能少做1小时报表”
|
实例:某ERP销售跟进一家工厂时,先找操作工聊,知道了“报表难做”的痛点;再找技术主管,承诺“系统和旧设备无缝对接”;最后找老板,算清“一年省15万人力成本”。三层都沟通到位,老板当场签单。
2. 异议处理:把“拒绝”变成“深化需求”的机会
客户说“贵”“没时间”,不是真拒绝,而是没看到价值。用LSCPA模型就能把异议转化为成交契机。
-
L(倾听):别打断,让客户把话说完。比如客户说“你们方案太贵了”,先回应“您觉得贵,是担心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吗?”
-
S(共情):站在客户角度说话。“我特别理解,毕竟一笔投入不是小数,换我我也会慎重。”
-
C(澄清):把模糊的异议变具体。“您觉得贵,是和市面上哪款方案比?还是觉得收益达不到预期?”
-
P(解决):针对性给方案。如果是成本问题:“我们可以分3期付款,或者先上核心模块,后续再升级。”如果是收益问题:“隔壁XX公司用了3个月就回本了,我给您看他们的收益报表。”
-
A(确认):确定客户满意。“这样调整后,您是不是觉得更合适了?”
实例:客户说“你们的培训服务周期太长,我等不起”。销售用LSCPA回应:
-
“您是担心培训耽误生产进度对吗?(倾听+澄清)”
-
“确实,生产不能停,这个顾虑太重要了。(共情)”
-
“我们可以把5天的集中培训,改成‘每天1小时上门培训+线上视频课’,不影响生产,您看行吗?(解决)”
-
“这样调整后,您是不是就放心了?(确认)”——客户当场同意。
3. 数字化赋能:让销售效率翻番
别再靠“记笔记、拍脑袋”做销售,用工具帮你省时间、提精准度。
-
AI销售助手:自动分析客户沟通记录,生成话术。比如某CRM系统能识别客户说“成本高”,就自动弹出话术:“您可以试试我们的分阶段方案,前期投入只需要全款的30%。”
-
预测性分析:通过数据判断“谁最可能买”。某电商软件公司用系统分析客户行为,发现“近1个月查过3次库存功能、下载过行业报告”的客户,购买概率是普通客户的5倍,销售重点跟进这类客户,成交率提升了60%。
四、案例复盘:传统工厂的“逆袭”之路
浙江有家做五金配件的工厂,2023年遇到大麻烦:订单降了30%,老客户流失了15%,老板急得睡不着。后来用解决方案式销售转型,半年就翻盘了,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干的。
1. 痛点挖错了:原来客户不是嫌“贵”
一开始工厂只卖五金件,客户说“你们价格比同行高5%”,就急着降价,结果利润越来越薄,还是留不住客户。后来老板亲自带队拜访老客户,才发现真痛点:“你们的货要20天才能到,同行10天就到,我这边客户催单,只能找别人。”——原来“交货慢”才是核心问题,不是“价格高”。
2. 方案创新:从“卖配件”到“卖供应链服务”
找到痛点后,工厂调整了方案,推出“配件生产+库存代存+快速物流”的一体化服务:
-
在客户所在城市建“前置仓库”,把常用配件存进去;
-
客户下订单后,当天从仓库发货,2天内到货;
-
派专人帮客户管理库存,快缺货时自动补货。
3. 价值验证:用“试点”让客户眼见为实
怕客户不信,工厂找了2家老客户做试点,承诺“试点3个月,交货延迟一次就赔1000元”。结果3个月里,交货周期从20天缩到2天,客户的终端订单投诉降了80%,销售额提升了25%。试点成功后,其他老客户纷纷回归,还介绍了新客户。
4. 生态扩展:拉上伙伴一起“帮客户”
后来工厂又联合物流公司、原材料供应商,推出“供应链融资”服务:客户资金紧张时,可以先拿货,30天后再付款。这一下,客户粘性更高了——2024年上半年,工厂客户留存率从85%涨到了98%,年营收增长了40%,彻底从“五金件工厂”变成了“供应链服务商”。
五、未来趋势:解决方案式销售的3个新方向
市场在变,销售方法也得升级。这三个趋势,能帮你抢占未来市场。
-
AI驱动个性化:用大数据自动生成方案。比如某零售软件公司,通过分析客户的“门店数量、客流高峰、热销商品”,自动生成“智能补货方案”,比人工设计快10倍,准确率还高。
-
订阅制服务:从“一次收费”到“持续服务”。比如某HR软件公司,把“软件+年度更新+专属顾问”做成订阅包,客户每月付1000元,比一次性付2万元更容易接受,企业也能有稳定的现金流。
-
ESG价值整合:把“环保、社会责任”放进方案。比如某化工企业给客户推“绿色生产方案”,用环保原材料+节能设备,帮客户减少30%的碳排放,还能拿到政府的环保补贴——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关注ESG,这会是新的竞争优势。
结语: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共创价值”的革命
解决方案式销售,不是技巧的升级,而是思维的转变——从“我要卖多少货”变成“我要帮客户赚多少钱”。
要做到这点,企业得从里到外调整:组织架构上,成立“客户成功部”;激励机制上,销售提成和客户满意度挂钩;技术上,用数字化工具帮销售精准获客。
现在的市场,拼的不是谁的产品好,而是谁能帮客户解决问题。只要把“客户成功”当成自己的目标,就一定能在存量市场里找到新的增长空间,把生意做长久。
这适合你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策划、实操落地指导、投资、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(发送999领取《实体店新媒体营销全集》)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