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不愿复购,本质是 “消费只有支出,没有回报”。把消费变投资,就是给用户一个 “持续回来的理由”:
双重价值绑定:买东西还能赚分红
不是送没用的积分,而是用户消费后给 “能增值的数字资产”(比如某平台的 MLLK 资产,本质是 “消费额挂钩的分红凭证”)—— 既用了商品,资产还能跟着平台订单量涨,每月还能分现金。
比如某袋装水品牌的 “排队免单”:用户花 20 元买水,就进 “免单队列”;只要再进来 2 个新用户买水,第一个用户的 20 元就全额返还。对用户来说,“相当于白喝水”;对品牌来说,没花一分钱获客,还多了 3 个消费用户。
动态利润循环:用户赚得多,商家赚得更稳
别担心 “返还会亏本”—— 每笔订单抽 50% 利润进 “奖金池”,用这个池子里的钱给用户发增值和分红。比如用户消费 100 元得 100 积分,平台用 AI 算好,把积分拆成 36-40 期转成消费券返还,最高能翻 5 倍(比如 100 积分最终返 500 元消费券)。
看似商家让了利,但用户为了拿满 5 倍返还,会持续复购;而且奖金池里的钱永远 “花不完”(新订单会不断补进来),商家反而能靠高复购赚更多流水。
下沉市场最吃 “熟人关系”,但硬让用户拉新没人干 —— 得让用户拉朋友能赚 “长期钱”,才愿意主动推:
三级绑定:绑定一次,躺赚一辈子
搞 “用户 - 商家 - 推广者” 三层绑定:用户第一次在某商家消费,就和商家永久挂钩(以后用户再消费,商家能拿分润);如果用户当 “推广者”,用推荐码拉朋友来消费,朋友每次消费,推广者都能拿 5% 订单奖励(比如朋友每次买 100 元,推广者赚 5 元,一直赚)。
某社区平台靠这个玩法,老用户拉新率提升了 40%—— 因为对用户来说,“拉个朋友等于开了个‘小超市’,不用管就能赚钱”;对商家来说,省了渠道费,还多了一群 “免费销售”。
复购飞轮:让用户 “想停都停不下来”
免单用户拿到返还后,自动扣 10% 的钱强制复购(比如返还 20 元,扣 2 元让用户再买水),形成 “消费 - 免单 - 再消费” 的循环。另外,搞 “拼团红包”:用户拉 2 人拼团,每人能抽 1-5 元红包,红包钱从每笔订单里扣 6%-30%(比如 100 元订单扣 6 元进红包池)。
这么做的核心是 “即时激励”—— 下沉市场用户对 “马上能拿到的好处” 最敏感,红包、小额返现比 “长期分红” 更能刺激他们当下就行动。
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做裂变,必须选 “用户天天用、愿意重复买” 的刚需品,再包装成 “投资型产品”:
刚需高频切入:用 “日常消耗品” 锁长期消费
别选冷门品,就做袋装水、纸巾、洗衣液这些 “每月都得买” 的东西。比如在社区、超市放智能水柜,24 小时能取,用户买 “199 元季度卡”(60 袋水,合 3 块多一袋,比单买便宜)—— 对用户来说 “划算”,对商家来说 “锁定用户 3 个月消费,现金流稳了”。
核心逻辑:高频消费才能触发高频裂变,用户每月买水时,都会想起 “拉朋友能免单”,自然会持续拉新。
场景化包装:戳中 “家庭消费心理”
下沉市场花钱,大多是 “为家人花”,得把产品和 “家庭利益” 绑在一起:比如白酒做 “宴席装”,用户办酒席买 10 箱,每开一瓶返 5 元(相当于 “办酒还能赚回酒钱”);母婴用品不说 “质量好”,说 “买奶粉送孩子早教课,相当于给孩子的教育投资”。
这么包装,用户觉得 “不是在花钱,是在给家里谋好处”,愿意买,也愿意拉亲戚朋友一起买。
现在头部平台已经跑通 “消费 - 资产 - 收益” 的闭环:70% 的新用户来自老用户自传播,获客成本几乎为零 —— 这比传统地推效率高 10 倍。但要注意:
别玩 “虚的增值”:数字资产的增值必须和订单量挂钩(比如订单越多,资产涨得越多),不能凭空涨,否则会踩合规红线;
控制过度消费:可以设置用户每月最大消费额(比如 500 元),避免用户为了赚更多而盲目消费,最后坏账。
对下沉市场商家来说,这套模式的核心不是 “搞金融”,而是用 “投资思维” 重构消费关系 —— 让用户从 “被动买单” 变成 “主动拉新”,商家从 “花钱获客” 变成 “靠模式留客”,这才是低成本跑通下沉市场的关键。
这适合你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策划、实操落地指导、投资、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