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养生融合中医理论,强调“天人相应”和整体调理,主要通过导引术、经络养护、食药同源等方式平衡阴阳、调畅气血。
以下是实用性强且适合日常操作的养生方法分类:
八段锦/太极:通过缓慢拉伸疏通经络,如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升发阳气,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调节心肾。
古法抖功:高频微幅振动放松肌肉,改善循环(如视频跟练的“升阳跳”)。
犀牛望月式:俯身扭转发力,灵活胸椎,缓解肩颈僵痛;
猫趴式:睡前跪趴伸展背部3分钟,助眠兼紧致面部。
鸣天鼓:捂耳食指弹击后脑24次,醒脑安神;
拍八虚:重点拍打腋窝、肘窝(每处50下),排淤祛湿。
五线梳头法:沿额发际线→头顶→后脑,Z字形梳100次,激活头皮气血(选多齿木梳更佳);
熨目术:搓热掌心敷眼,缓解干涩。
推肝胆经:大腿内侧至膝,涂精油后掌根下推(晨起做),疏解郁气;
刮地筋:勾脚趾推揉足底硬筋3分钟,助眠安神;
搓涌泉:脚心对搓100下,引火归元。
摩腹法:掌心绕脐顺时针揉腹30圈,饭后做助消化;
叩背排浊:空拳轻叩肺俞穴(肩胛骨内侧),提升肺气。
脾虚湿重:山药小米粥+足三里穴按摩;
阴虚燥热:菊花蜂蜜茶(菊花煮25分钟兑蜜)润肺。
秋冬季滋阴:雪梨百合羹;
春夏祛湿:赤小豆薏米水。
春:疏肝(玫瑰佛手茶)
夏:清心(莲子绿豆汤)
秋:润肺(银耳杏仁露)
冬:补肾(黑豆核桃粥)
太冲穴按压(足背第1-2跖骨间):晨起揉按3分钟,配合流泪疏泄肝郁。
478呼吸法:吸气4秒→屏气7秒→呼气8秒,搭配内关穴(腕横纹上3指)按摩。
午时小憩(11:00-13:00):养心阳,20分钟即可;
亥时入睡(21:00-23:00):补肾精,超时易耗气血。
采阳法:午间散步15分钟补阳气;
接地气:赤脚踩草地/沙滩(踏浪),释放静电;
日光浴:背对太阳晒大椎穴,驱寒升阳(冬季申时最佳)。
体质类型 |
典型表现 |
调理方案 |
---|---|---|
阳虚 |
畏冷易汗 |
晒背+韭菜生姜汤+搓肾俞穴 |
湿热 |
头面油腻、口干 |
刮胃经(小腿外侧向下50次)+绿豆冬瓜汤 |
血瘀 |
唇暗、痛经 |
拍肘窝+山楂红糖水 |
八段锦(15分钟跟练)
脊柱流动术(12分钟冬季版)
办公室5分钟穴位操
中式养生贵在顺应自然规律,持之以恒。
初学可每日择1~2法践行(如早晨梳头100下+午间散步),逐步融入生活节奏。
体质复杂者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