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宝宝沟通、滋养情感,从来不是 “高深技巧”,而是藏在日常相处的细节里。就像给小树苗浇水,简单的动作坚持做,就能让情感之根扎得稳稳的。分享 8 个易操作的方法,每个都附具体实例,家长可直接套用:
宝宝的咿呀声、小动作,都是在 “跟你说话”!关键是 “及时 + 具体” 回应,让他知道 “我被看见、被重视”。
实例:宝宝盯着玩具小熊咿呀叫,你可以蹲下来对视他的眼睛,温柔说:“宝宝看到小熊啦,是不是想跟它打招呼?‘嗨,小熊你好呀’~”;如果宝宝半夜哭闹,先抱起来轻拍后背:“妈妈在呢,宝宝是不是做噩梦了?不怕不怕,妈妈陪着你”。
小提醒:哪怕手头忙着,也别敷衍 “嗯”“哦”,简单一句回应 + 眼神交流,就是在给宝宝的 “情感账户” 存钱,帮他建立对世界的信任。
小宝宝还不会清晰表达情绪,频繁提问会让他压力大,不如用 “观察 + 描述” 帮他认识情绪。
实例:避免问 “你开心吗?”“你喜欢这个吗?”,换成:
宝宝笑时:“宝宝眼睛弯成小月牙啦,还拍手呢,肯定特别开心!”
宝宝推开辅食时:“宝宝把勺子推开了,是不是觉得今天的米糊有点烫呀?”
小提醒:描述时加上动作和表情,宝宝会慢慢把 “这种感受” 和 “对应的说法” 联系起来。
宝宝哭闹、发脾气时,先接住情绪,再解决问题,别着急说 “别哭了”“这有什么好生气的”。
实例:宝宝搭了 20 分钟的积木塔被碰倒,大哭不止:“妈妈知道你搭了好久的城堡倒了,特别委屈、特别生气对不对?换作是妈妈,辛苦做的东西坏了也会难过”。等他平静后再问:“我们要不要一起修一座更牢固的,或者给城堡加个‘防撞围墙’?”
小提醒:共情不是 “哄”,而是 “我理解你”,这种接纳会让宝宝学会正视情绪,而不是压抑它。
换尿布、洗澡、吃饭这些 “小事”,正是宝宝感受爱、学语言的黄金时刻,别浪费!
实例:
换尿布时:“宝宝我们换干净尿布啦,先抬抬小屁股,哇,好配合!这个尿布软软的,穿上去舒舒服服~”
洗澡时:“现在水温刚刚好,妈妈先洗你的小胳膊,再洗小脚丫,你看小泡泡在水里跳舞呢,宝宝的小手拍得好欢呀”。
吃饭时:“今天的胡萝卜软软的,宝宝咬一口,甜甜的对不对?你看宝宝自己拿勺子吃饭,好厉害!”
小提醒:说话时语速放慢、语气温柔,哪怕宝宝不会回应,他也在默默吸收你的声音和爱意。
有时候一个动作,比说话更有力量,尤其对小宝宝来说,触觉是重要的 “安全感来源”。
实例:
宝宝害怕陌生人时:把他抱在怀里,一只手轻拍后背,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小手,无声传递 “妈妈保护你”。
宝宝自己吃完一碗饭时:跟他击个掌,或者摸摸头说 “宝宝真棒”。
宝宝难过时:蹲下来跟他平视,给一个紧紧的拥抱,说 “妈妈抱着你就不难过啦”。
小提醒:肢体语言要 “真诚”,别一边看手机一边抱宝宝,心不在焉的接触会让宝宝觉得敷衍。
每天 10-15 分钟的共读时光,不仅能练语言,还能帮宝宝理解 “别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”。
实例:
读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:指着小兔子说 “你看小兔子把胳膊伸得长长的,它在告诉妈妈‘我爱你有这么多’,宝宝你爱妈妈有多少呀?”(可以引导宝宝模仿动作)。
读《今天心情糟透了》:“小熊今天摔了一跤,玩具也坏了,所以它皱着眉头、嘴巴翘起来,这是‘不开心’的样子,宝宝有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呀?”
小提醒:选画面简单、情绪鲜明的绘本(比如《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》《爷爷一定有办法》),别追求 “读得多”,重点是互动和讨论。
有的宝宝 1 岁会说话,有的宝宝 2 岁才开口;有的宝宝爱笑,有的宝宝内向,不用跟别人比,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实例:宝宝 1 岁半还只会说单个字,别着急说 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而是每天坚持跟他说话、读绘本,看到他的进步:“宝宝今天会说‘车’啦,比昨天多会一个字,真棒!”;宝宝不想跟小朋友玩,别强迫,说 “没关系,我们先在旁边看看,等你想玩了再过去”。
小提醒:你放松的心态就是最好的 “滋养剂”,如果总是焦虑,宝宝也会感受到压力。
就像飞机安全提示说的 “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,再帮助他人”,情绪稳定的父母,才是宝宝情感发展的 “定海神针”。
实例:宝宝夜醒 3 次,你累到崩溃时,别硬扛:白天宝宝午睡时,你也跟着休息 20 分钟;或者让家人帮忙带 1 小时,你去楼下散步、听首喜欢的歌,甚至只是安静坐会儿。
小技巧:
每天留 30 分钟 “自我时间”:做喜欢的事(插花、看书、冥想),给心灵充电。
别追求 “完美家长”:接受自己会疲惫、会烦躁,允许自己有 “不耐心” 的时刻,接纳不完美才会更从容。
这适合你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 免费咨询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