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购物车
我从10年商业实战中总结:3类核心商业思维,帮你找对盈利逻辑
  • 我从10年商业实战中总结:3类核心商业思维,帮你找对盈利逻辑

我从10年商业实战中总结:3类核心商业思维,帮你找对盈利逻辑

我从10年商业实战中总结:3类核心商业思维,帮你找对盈利逻辑,商业思维模式的基本类型,体验模式:提供独特体验吸引顾客,第三方买单模式:如何让第三方支付成本?主产品免费模式:如何通过免费产品带动盈利?副产品模式和赠品模式如何应用?空间模式和时间模式的具体案例,特定人物的商业思维模式,马云:创新与快速迭代,刘强东:供应链与物流优化,犹太人:精明与风险控制,王冲:内容创业与营销策略,商业思维模式的创新应用,如何结合新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?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模式可行吗?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?跨界合作如何带来新机遇?商业思维模式的实践与优化,如何将商业思维应用于实际经营中?商业模式优化的关键点是什么?如何评估商业思维模式的效果?持续学习对商业思维提升的重要性。在我操盘过3个从0到1、2个从1到10亿的项目后,深刻明白:商业思维不是抽象的理论,而是能落地的“盈利导航图”——它帮你想清“钱从哪来、用
加入 XUEYIXUE 您的经验,就是价值;您的浏览,也能创收!

我从10年商业实战中总结:3类核心商业思维,帮你找对盈利逻辑


分类:学思维 作者:认知奇点_0 发布时间:2025-09-03 16:48:45 浏览:149 次 关注作品 举报

在我操盘过3个从0到1、2个从1到10亿的项目后,深刻明白:商业思维不是抽象的理论,而是能落地的“盈利导航图”——它帮你想清“钱从哪来、用户为什么选你、怎么比对手活得好”。下面我结合实战案例,从4个维度拆解最实用的商业思维模式,每个方法都能直接对标到具体业务。


一、先活下来:3种“稳赚不亏”的盈利模式(附落地案例)


盈利是企业的生命线,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“把产品做出来再想怎么赚钱”,而成熟的商业思维,从一开始就定好“钱的路径”。这3种模式我在不同行业都验证过,成功率极高:


1.第三方买单模式:让别人帮用户付成本,你赚两头的钱


核心逻辑:你的“用户”不直接付费,而是由想触达这些用户的“第三方”买单。这种模式的关键是“你手里有第三方需要的精准流量”。

经典案例:早年电视台靠广告盈利(观众免费看节目,企业为了触达观众付广告费);

现在更实用的案例:抖音本地生活(用户免费领餐饮优惠券,餐厅为了获客给抖音佣金;抖音既赚餐厅的钱,又靠优惠券留住用户)。

我曾帮一个亲子机构用这个模式破局:家长免费领“亲子手工课体验券”,儿童玩具品牌为体验券买单(想触达家长群体),机构不仅没花钱获客,还赚了玩具品牌的推广费,后续转化付费课的率还提升了30%。


2.主产品免费模式:用“免费”勾住用户,靠“增值”赚大钱


核心逻辑:把用户最需要的“基础服务”免费,让用户先“用起来”,再通过“更高级的需求”赚钱。注意:免费的不是“赔钱货”,而是“获客工具”。

别再提模糊的“杭州互联网经济”,看具体案例:

支付宝:基础转账、付款全免费(勾住用户日常使用),靠“余额宝理财”“商家收款服务费”“芝麻信用贷”赚钱;

网易云音乐:免费听歌(勾住用户),靠“黑胶会员(无广告+高清音质)”“数字专辑”“直播打赏”盈利。

我操盘过的一个知识付费项目:把“职场Excel基础课”免费放出去(3天吸引5万用户),后续推出“Excel高阶函数课(99元)”和“职场数据汇报训练营(299元)”,转化率达15%,比直接卖课效率高10倍。


3.耗材模式:靠“低价设备”锁客,靠“持续耗材”赚长尾钱


核心逻辑:前端“设备”不赚钱甚至亏钱,后端“必须用的耗材”持续盈利。这种模式的关键是“设备和耗材强绑定”,用户买了设备就离不开你的耗材。

最经典的:打印机(几百元的打印机几乎不赚钱),但墨盒必须用对应型号(一个墨盒几十上百元,用户每年要换好几次);

更贴近生活的:家用咖啡机(千元内就能买到),但咖啡豆、奶泡机、清洁液都得持续买(我身边一个咖啡爱好者,一年在耗材上花的钱是咖啡机的3倍);

我见过的一个线下案例:小区里的“共享童车”(扫码免费骑1小时,看似不赚钱),但童车需要定期换“安全座椅套”“充电电池”,家长为了孩子安全,愿意花19元买“季度安全套餐”(含3次座椅套更换),单小区每月能赚2万+。


二、活得更好:3种“让用户离不开你”的价值创新模式


盈利模式解决“活下来”,价值创新解决“活得比对手好”。用户不是因为“你便宜”选你,而是因为“你能满足别人满足不了的需求”。


1.体验模式:卖的不是“产品”,是“用户愿意付费的感觉”


核心逻辑:把“使用产品”变成“享受场景”,让用户为“感觉”买单。不是简单的“装修好看”,而是“每一个细节都贴合用户情绪”。

星巴克的核心不是咖啡:它的空间设计(灯光是暖黄色,不刺眼;桌椅间距够宽,不拥挤)、服务细节(点单时喊“您的美式好了”,而不是“12号好了”),本质是打造“第三空间”——用户不是来买咖啡,是来买“不被打扰的工作/聊天场景”,所以愿意花30元买一杯成本5元的咖啡;

更极致的案例:奈尔宝亲子乐园(门票近300元/人),家长愿意买单,不是因为有滑梯,而是“沉浸式体验”——工作人员会陪孩子玩角色扮演,餐厅有儿童专属餐具,甚至厕所都有迷你洗手台,家长觉得“带娃不累还体面”,这就是体验的价值。


2.功能模式:聚焦“一个痛点”,做到“别人做不到的极致”


核心逻辑:不贪多求全,只抓用户最痛的一个需求,把这个功能做到行业第一。用户选你,是因为“你在这件事上比所有人都靠谱”。

别再说“特定技术解决方案”,看大疆无人机:它不做“所有类型的无人机”,只聚焦“航拍稳定性”——早期用户(摄影师、户外博主)最痛的是“无人机飞着飞着就抖,画面糊了”,大疆针对性做了“三轴增稳云台”,解决了这个痛点,现在全球航拍无人机市场它占了70%份额;

我之前服务的一个ToB客户:做“企业考勤系统”,不跟大厂比“功能多”,只抓“制造业员工考勤痛点”——制造业员工多在车间,手机信号差,传统考勤机打卡要排队,他们做了“离线打卡+人脸识别”,员工没信号也能打卡,数据联网后自动同步,单靠这个功能,一年签下20家工厂。


3.客户分层模式:对“不同用户”说不同的话,赚不同的钱


核心逻辑:用户的需求和付费能力是不一样的,别用“一套方案”服务所有人。分层不是“区别对待”,而是“精准满足”。

最常见的:航空公司的“经济舱vs商务舱vs头等舱”——普通用户要“便宜、能到目的地”,经济舱就够;商务人士要“省时间、舒服”,商务舱有优先登机、平躺座椅;高净值用户要“私密、专属服务”,头等舱有独立休息室、定制餐食,不同层级对应不同价格,航空公司能赚更多钱;

更贴近消费端的:视频平台(如腾讯视频)——免费用户看有广告的标清内容;VIP会员看无广告的高清内容;SVIP会员能“提前看剧集更新”“用弹幕特效”,甚至能免费领周边,不同层级满足不同用户的“追剧需求”,会员收入占平台总营收的60%以上。


三、少走弯路:创新模式vs传统模式,差的不是“想法”是“逻辑”


很多人觉得“创新就是颠覆”,其实不是——创新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核心差异,在于“是否以用户为中心”。我用两个行业的对比,帮你看清差距:


对比维度
传统模式(容易被淘汰)
创新模式(活得更久)
实战案例对比
定位差异
以“产品”为中心:我有什么就卖什么
以“需求”为中心:用户要什么我做什么

诺基亚(传统):早期只做“耐用手机”,不管用户想要智能功能,最后被淘汰;

小米(创新):早期调研用户“想要高性价比智能机”,就做1999元的小米1,后续还围绕用户需求做手环、净化器,成了生态链企业

技术应用
靠“人力”驱动:效率低、容易错
靠“技术”提效:降本、精准触达用户

线下服装店(传统):靠店员记“哪个款好卖”,库存经常积压;

优衣库(创新):用大数据分析“各城市热门款式”,比如北京用户爱买深色外套,广州用户爱买浅色T恤,按需备货,库存周转率比同行高30%

社会价值
只追“短期盈利”:不管用户长期需求
兼顾“可持续”:盈利和用户价值一起抓

传统奶茶店(传统):用植脂末、高糖,只图成本低、口感甜,用户喝多了怕胖;

喜茶(创新):主打“真奶真茶0植脂末”,还推出“低卡糖选项”,既满足用户健康需求,又推动行业升级,门店排队十几年不降温


四、落地工具:用“商业模式画布”,把模糊想法变成可执行方案


讲了这么多模式,最后给你一个“万能工具”——商业模式画布。我每次启动新项目,都会用它梳理逻辑,避免漏项。它包含9个核心模块,我用“瑞幸咖啡”举例,帮你看懂怎么用:

1.客户细分:谁是你的用户?(瑞幸:年轻白领、学生、通勤族,核心需求是“快、便宜、好喝”)

2.价值主张:你给用户什么好处?(瑞幸:30分钟内取餐+1015元一杯现磨咖啡,比星巴克便宜一半)

3.渠道通路:怎么触达用户?(瑞幸:APP/小程序下单+线下快取店,用户不用等,直接拿了就走)

4.客户关系:怎么留住用户?(瑞幸:会员积分换咖啡、每周五“9.9元秒杀”、新用户“首杯免费”)

5.收入来源:钱从哪来?(瑞幸:咖啡销售、周边产品(如杯子)、企业团餐订单)

6.核心资源:你靠什么做这件事?(瑞幸:全国2万家门店、数字化供应链(直接对接咖啡豆农场)、订单系统)

7.关键业务:必须做好哪件事?(瑞幸:供应链管理(保证咖啡豆新鲜)、门店运营(快取效率))

8.重要合作:需要谁帮你?(瑞幸:咖啡豆供应商、外卖平台(饿了么/美团)、企业客户(如腾讯、阿里))

9.成本结构:钱花在哪?(瑞幸:原材料(咖啡豆、牛奶)、门店租金、员工工资、系统维护)

通过这9个模块,你能清晰看到“瑞幸为什么能快速扩张”——每个环节都围绕“快、便宜”的用户需求,没有多余动作。


最后:选对模式的核心,是“不贪多、不跟风”


我见过太多创业者,看到别人用“耗材模式”赚钱,就跟风做;看到“体验模式”火,就盲目装修。其实没有最好的模式,只有最适合你的模式:

如果你是小团队,资源有限,先从“主产品免费模式”或“功能模式”切入(聚焦一个点,容易做透);

如果你在传统行业,想转型创新,先从“技术应用”入手(比如线下店做线上小程序,打通库存,不用一下子颠覆);

无论选哪种模式,都要记住:商业的本质是“解决用户问题”,模式只是“解决问题的工具”——用户愿意为你买单,不是因为你的模式多高级,而是你真的帮他解决了痛点。

这就是我10年商业实战中总结的核心思维:先想清“用户要什么”,再选“怎么赚钱”,最后用工具落地——这样的企业,永远不会缺客户、缺利润。


这适合你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策划、实操落地指导、投资、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

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


对比栏关闭
购物车
我的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