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与国家紧缺人才计划深度合作的高校及专项项目,按领域分类整理:
清华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等10所高校入选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,聚焦电气工程、动力工程等学科,实行校企双导师制,中央财政专项支持
华北电力大学已开设全国首个储能本科专业,联合企业组建产教融合平台
新增“储能科学与工程”专业,2025年扩招350人,重点服务新能源产业需求
设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、人工智能等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,实行八年本博贯通培养
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
61个国家一流专业中,95%覆盖紧缺领域,工程学全球排名前1‰,重点培养芯片与智能科技人才
公布开展“5+3”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名单,定向解决全科医生、儿科等紧缺问题
新增生物医药方向招生,联合协和医学院开设“协和医班”,强化医工交叉培养
北京大学、吉林大学等联合16家单位实施考古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,纳入“双一流”评价体系
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基地,近五年输送3000名数字化领域硕士/博士,参与蓝色粮仓等国家课题
中央部委选调生高校:34所高校(含32所985)优先输送紧缺领域人才,如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等
高才通计划:23所内地高校(含国科大)毕业生可获香港人才引进支持,覆盖多数紧缺专业院校
注:具体合作动态可关注教育部官网及高校招生办最新通知。
2025年国家紧缺人才计划的主要政策分类及实施细则:
面向人工智能、空天信息等产业链,每年提供15个专属席位,入选者可获50万扶持金(30万入职3个月发放+20万满一年发放)
配套海右基金战略投资,创业类需提交营业执照等材料
教育/卫生领域实行"年龄+学历"双轨制:本科生≤30岁,硕士≤35岁,副高职称≤40岁
提供临夏英才卡,涵盖户籍办理、职称直聘等13项服务,企业人才可协议工资制
生活补贴:博士2000元/月、硕士1000元/月(双一流毕业生上浮10-20%)
购房补贴:博士最高12万,硕士8万,分阶段发放
签约5年以上者:博士/正高30万,双一流硕士/副高20万,分3年发放
连续3年提供1万元/年租房补贴或周转住房
教育部新增量子信息科学、合成生物学等12个战略急需专业,覆盖粮食安全、低空经济领域
医学类重点扶持儿科、麻醉学等方向,要求执业资格3年内达标
清华大学等百强高校承担创新人才培养,其中TOP3高校储备人才均超140人
34所部委选调生高校(含32所985)定向输送紧缺领域干部
绿色职称评审: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可破格聘任至二级专业技术岗位
快速引进流程:双一流本科生/副高职称者经面试可直接签约
企业定制化支持:新设博士后工作站奖励15万,入站博士个人奖励10万